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要闻 - 正文

学术要闻

我校研究团队承担的校地合作项目成果《九码头》丛书出版

本网讯(通讯员 李虎)近日,三峡大学民族学院研究团队联合宜昌市文化名家张永久、宜昌市文联副主席李扬、宜昌市作协副主席冯汉斌、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赵志满等共同编撰的地方文史丛书《九码头》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丛书包括历史卷、社会卷、文艺卷三册,共86万字,是三峡大学研究团队承担的伍家岗区政协委托项目“寻梦九码头”的重要成果。

九码头是近代以来长江中上游重要的旅客、物资流动中转站,也是宜昌市民耳熟能详的老街区,承载着数代宜昌人的集体记忆。因此,研究九码头历史文化,挖掘长江文化遗产,对传承中华文化根脉具有重大意义。2023年7月,民族学院党总支书记兼执行院长曹大明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受伍家岗区政协委托,承担“寻梦九码头”项目,挖掘和研究九码头历史文化。民族学院研究团队主动联合地方文化名人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共同开展研究,积极拓展校地合作的思路。此后,团队成员不仅走访宜昌市档案馆、宜昌市城建档案馆、宜昌市图书馆、大公桥街道办和万寿桥街道办等单位,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而且有针对性地对吴承喜、韩玉洪、李永红、万丰华、陈文武、范强等地方文人进行个案访谈,以探寻九码头的来龙去脉。同时,研究团队围绕九码头对长江沿岸的码头文化遗产开展实地调查,并走街转巷,寻访熟悉九码头历史文化的耆老乡贤开展口述史研究,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口述和影像资料。在此基础上,完成《九码头》书稿的撰写。

《九码头》丛书既有文献耙梳又含田野纪实,既有历史考证又富现实思考,既有广度涉猎又含深度论述,既有丰富图像又含生动文字,完整地呈现了宜昌九码头的历史脉络和现代变迁。这一成果的出版是三峡大学研究团队走出校园,积极谋求校地合作,服务地方需求的重要体现,也是民族学院立足学校“水利电力”特色发展,开展水文化遗产研究的重要成果。

部门通讯员:彭娟      部门审核员:王彦淞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