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林晨宇)4月3日,由国际过鱼设施委员会主办,中国大坝工程学会过鱼设施专业委员会、三峡大学、武汉大学等联合承办的“过鱼设施2025国际研讨会——生态水文与河流连通性”在我校圆满落幕。会议在湖北省“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武汉论坛”的支持下,吸引了来自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赫尔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青海大学、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等国内外高校与科研院所的2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宜昌,聚焦生态水文机理研究、鱼道工程技术创新及河流连通性修复等核心议题,深入交流水电能源绿色开发与过鱼设施技术前沿成果,为全球水电工程生态保护凝聚智慧共识。

会议设置四个分会场,通过150余场学术报告,围绕水坝生态环境效应、鱼道智能监测与优化设计、鱼类洄游行为解码与生态调度、河流生态修复与栖息地重建等15个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及全球河流生态廊道重构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会议闭幕式由清华大学王忠静教授与国际过鱼设施技术委员会委员Luiz G. M. Silve研究员共同主持。Luiz向奥地利联合水电公司“LIFE-多瑙河网络项目”(代表Walter Reckendorfer)颁发杰出项目奖,并为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邓志群教授颁发鱼类洄游领域杰出贡献奖。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葛德祥主任与三峡大学石小涛教授共同为30位优秀报告人授予“最佳创新奖”、“最佳报告奖”和“最佳展示奖”等荣誉称号。王忠静宣布2026年过鱼设施国际研讨会将由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承办,诚邀全球学者共聚加州深化合作,同时向与会嘉宾、学者、及支持单位致以诚挚谢意。本次会议组委会主席武汉大学常剑波教授致闭幕辞,充分肯定会议成果,强调会议为鱼道技术创新、河流生态修复及鱼类资源保护等领域学术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并向所有与会机构和参会学者致以衷心感谢。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深化了我国与国际社会在生态水利与过鱼设施领域的务实合作,为“长江大保护”等国家战略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和国际经验,充分体现了我国在全球水生态治理中的建设性作用。会议期间,我校与多国科研团队就共建“国际过鱼设施联合实验室”达成初步意向,为跨流域河流连通性修复的技术合作奠定了平台基础。各国科研与工程单位将以本次会议成果为契机,深化科技创新与国际协作,共同推动鱼类洄游保护与河流生态治理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