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胡亚琼 张园) 4月8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朱春奎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国公共政策为什么成功》的精彩学术报告。学校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与法学系教师、法学全日制研究生、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以及来自一带一路国家部分留学生等150余人共同聆听了报告。

朱春奎教授从公共政策的几本教材撰写框架入手,分析了中国公共政策成功的关键因素、不同学者对中国公共政策的研究、多种政策分析的模型和理论。朱教授指出,如何形成超越子系统局限的整合决策是成为政策研究的重中之重。随后,朱春奎教授以五年规划编制过程为例,从政策制定到政策出台的完整流程比较了中国和印度编制五年规划的异同,揭示了中国政策过程的一般特征以及独特优势。他认为,中国的政策制定过程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迅速响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有效地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朱春奎教授分析了公共政策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诸如未来政策理论和方法如何有效指导政策研究等问题。朱春奎教授的研究报告高屋建瓴、鞭辟入里、生动形象,为我们理解中国公共政策的成功提供了深刻的见解,也为如何打造体系化的公共政策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在活动交流环节,现场师生围绕如何深入学习公共政策学、如何培养自身竞争力等问题向朱春奎教授请教,他对每一个问题进行了专业且详细的解答,建议选择篇幅较长、内容丰富、较为权威的文献进行仔细阅读,并强调明确未来规划、专注于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领域。
本次讲座增强了我校师生对公共政策领域前沿问题的理解,拓宽了学术研究视野,也为我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未来,我校将继续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贡献力量。
朱春奎教授介绍: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上海市科技创新与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上海机关事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公共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担任《公共行政评论》《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科研管理》等刊物编委。出版《公共政策学》《政策网络与政策工具:理论基础与中国实践》《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城市:上海科教兴市战略研究》等学术著作和教材多部。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省级以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实用社会科学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