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要闻 - 正文

学术要闻

中评协视听艺术委员会2023年年会暨影视创作与地域形象传播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本网讯(通讯员 林丽萍/文 朱佳莹/图) 11月29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我校主办,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宜昌市文联、我校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影视文化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中评协视听艺术委员会2023年年会暨影视创作与地域形象传播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视听艺术委员会主任张德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周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广播电视艺术资料研究中心主任、浙江传媒学院教授王俊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顾亚奇,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报》高级记者赵凤兰,湖北大学教授刘川鄂,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彭涛,湖北民族大学教授杨光宗,以及三峡大学的部分师生,巴东县文联,宜昌市文联、影视家协会的部分专家参加了研讨会。

会议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主持。

与会嘉宾就影视创作中的方言与地域文化形象传播,非遗文化传承与影视叙事,传播力与地方文化的深度融合,视听艺术如何赋能城市文旅,短视频如何传播地域文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在谈到宜昌市该如何通过影视创作传播地域文化形象时,周星教授认为,要放眼长远,做适应时代有扎实内容的作品,要有精神品格和艺术的坚守。顾亚齐教授认为要重新发现宜昌,要把故事放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视野中进行衡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并以非虚构作品生产为例进行经验分享。赵凤兰高级记者认为影视传播中的宜昌不能只是作为背景,要有宜昌文化的深度参与,且要体现时代的宜昌。

王俊杰教授在总结发言中以纪录片的生产创作为例,认为地域文化类的纪录片及短视频的创作扎根本土肯定是最佳的应对,要以全新的视角去聚焦今天时代的变迁。地域文化的传播直接关系到个体身份认同以及国家身份认同。全媒体时代纪录片担负着延续国家记忆,建构国家认同的重大使命。纪录片将对地域性的表现融入自然地理人物故事中,通过视听艺术表现手法打破时空界限,将历史与现实对接,将个体与地域对接,唤醒文化记忆,建构遥远的意义空间和价值空间,形成并融合了民族精神、地域文化、个体记忆的视听文本,也就形成了新的审美架构,审美内涵和审美精神。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抖音